近期,国内两大电池巨头——比亚迪和宁德时代,在关于汽车电池安全的“针刺实验”上,在网络上针锋相对、隔空怒怼,引发网友站队的同时,也让消费者对于电池安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们先来梳理一下这个事件的过程:3月29日,在比亚迪“刀片电池”发布会上,比亚迪现场做了“针刺实验”,刀片电池在针刺测试时无明火、无烟,表面温度30-60℃,鸡蛋无变化。而三元锂电池则剧烈燃烧,表面温度超过500℃,电池表面的鸡蛋被炸飞。刀片电池的安全性一目了然。 其实,通过与竞品对比来展现自家产品的可靠性,不仅在汽车行业,乃至在所有行业中,都再正常不过。可这次实验却在5月11日宁德时代2019年度业绩沟通会上,被彻底引燃。 在这次沟通会上,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公开表示,刀片电池是2016年量产的CTP结构创新概念中的一种,并称“电池的安全和电池的滥用测试是两回事,有些人把滥用测试的通过等同于电池的安全。” 当日晚间,比亚迪销售公司副总经理李云飞率先下场叫阵:不服?!那也来扎一下吧!针刺是难度最大的,堪比登珠峰!珠峰都登得了,其他峰肯定都登遍了! 5月21日,“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网友“小鱼锂电”众筹对宁德时代811三元锂电池进行针刺测试。从试验视频可见,钢针刺入后电池单体瞬间起火燃烧,并发出巨大的爆炸声。 该网友的测试,再次将宁德时代推向了舆论风口。这下,宁德时代更坐不住了。5月22日,为进一步验证自身产品的安全性,宁德时代发布实验视频,钢针没能穿透三元锂电池包,而是被保护电池的钢板折断了。 宁德时代颇为幽默地为上述视频配文称:“是什么阻碍宁德时代做针刺测试?是技术?是体质?是巨头的面子?不,是钢针!” 但“吃瓜网友”显然对宁德时代这种偷换概念的做法并不买账,在网上指责宁德时代拿大众的智商疯狂摩擦。甚至有网友讥讽:“宁德时代掌握电池外壳核心技术”。 5月23日,为找回“颜面”的宁德时代再次发布一段测试视频,分别对宁德时代5系三元电芯、某款8系三元电池均做了实验。然而,由于钢针没有完全刺穿电芯,没有形成短路,再次惹怒网友。 随后,李云飞再次通过社交媒体发声,“针刺实验”的核心目的就是要让电池短路,以便观察电池的热失控情况及制定更好的安全防护策略,认为宁德时代是在欺骗消费者。 5月25日,宁德时代在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关于动力电池标准的一些认识”的文章,称三元和铁锂各有特点,分别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以此主动停止这场battle。之后,双方均未再发声。 通过梳理整个事件的始末不难发现,在电池安全方面,比亚迪是选择使用更加稳定的电池材料来保障整个电池组的安全性。正如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所说:“电池安全事故就是发生热失控,热失控有很多诱发因素。‘针刺实验’是用来模拟这些热失控诱因的一种方法。” 5月12日,国家也发布了三项针对电动汽车的强制性标准,即《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电动客车安全要求》和《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这些标准是我国电动汽车领域的首批强制性国家标准,将于2021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其中,GB 38031-2020《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虽然没有要求动力电池生产厂家必须进行电池单体针刺测试;但在第25页针对热扩散试验给出了两种触发热失控的推荐方法:一个是加热触发热失控,另一个是针刺触发热失控。制造商可以任选其一,也可自行选择其他方法来触发热失控。 也就是说,电池单体针刺实验并不是完全被删除。能够通过针刺试验,也意味着电池在应对包括异物穿刺/挤压以及负极析锂诱发内短路等极端情况下,具备足够高的安全性。 虽然并未强制执行。但对于电池生产商来说,不能拿着国家标准当“令箭”,把“针刺实验”当作“超纲题”对待。 毕竟,国家标准只是保底线,对于宁德时代和比亚迪这种体量的电池生产商来说,一定要用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才能推动行业的发展。 从去年开始,高速发展多年的国内新能源车市场出现首次负增长,今年前4个月,下滑幅度更大。虽然主要是受疫情影响,但消费者对于电动车的安全性,显然是制约新能源车市场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只有更好地提升电动车的安全性,更好地普及电池安全技术,才能让消费者安心购买电动车,这对于所有电动车企和电池厂家来说都是长远发展之策。 在这种情况下,尽管“针刺实验”不是国家强制执行项目,但由于该项测试事关碰撞起火,不仅是电动车安全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也是解决消费信心最有效的方式。把“针刺实验”称之为“滥用测试”,只能说宁德时代对于市场缺乏敬畏之心。 正如比亚迪股份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此前表示:“比亚迪不管别的国家或者别的地区有不同的一些标准,但作为比亚迪内部评估来说的话,我们还是坚持用电动车电池里面最苛刻的标准来衡量我们的电池。” 比亚迪的这种做法无疑是难得可贵的。毕竟从电池安全角度而言,只要是有利于电池安全发展,做再严苛的安全测试都十分有必要。目前行业对动力电池的热失控机理研究和有效防控手段还尚需要进一步加强,不能因为满足国标的安全底线就安于现状。 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讲,这场论战也是件益事,在两大巨头你来我往之间,不仅生动形象地为用户普及了电池安全知识,同时对于“针刺实验”重要性的探讨,有利于相关行业标准的完善,对于促进新能源行业的发展也有积极作用。 诚如我们所知,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始终处于受困阶段,在国家一系列的举措扶持下,销量却迟迟难以有所突破。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安全充满不确定性。这种担心,束缚了新能源汽车市场前进的步伐。 电池安全问题一直都是全行业的难题,也是新能源汽车普及必须迈过的一道坎。所以,新能源汽车一定要在安全性上有更大的突破,只有把这个蛋糕做大,大家才能实现共同发展。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