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个似乎已成行业共识,但光伏技术路线的选择上,光伏企业之间似乎还存在诸多争议。 TOPCon、HJT、BC等热门技术路线选项中,有企业已经享受到TOPCon扩产带来的红利,也有企业选择以BC技术路线作为当下及未来一段时间的量产路线,比如隆基绿能。 在外界看来,BC技术路线投入成本高、技术难度大,但于隆基而言,选择未来技术路线时更看重的是效率提升的潜力有多大,以及能否具备极高的客户价值和可量产性。 如在更为复杂的分布式场景上,隆基接连推出Hi-Mo6以及升级进化的Hi-MoX6防积灰组件,在市场获得巨大反响,并聚焦近海、漂浮等场景,在近期发布了Hi-MO X6双玻耐湿热组件。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2010年之后,头部光伏组件企业高度重视产品的可靠性测试,但到了2020年,部分产品测试之后依然有较高的衰减率。当下光伏组件面临更低的价格需求,同时也需要考虑更复杂的应用环境场景,尤其是在部分使用场景上,行业需要考虑更严格的抗湿热能力。” 从实际使用上来看,在近海、漂浮、湿冻等典型场景,对组件耐湿热能力要求极高,一旦水汽渗入,将导致光伏组件大面积失效和功率急剧衰减,直接影响分布式屋顶的性能和寿命。 我国属于季风性气候,大气环境类型较多,湿热现象广泛存在,特别是分布式工商业所处的环境大部分属于沿海、南方等湿热环境。 光伏组件作为电子产品,在湿热环境下,衰减速度更快,易发生漏电,胶膜黄变老化,组件失效等问题,导致组件发电能力大幅下降,甚至有进一步发生重大灾害的可能。 基于为客户负责角度,隆基推出基于HPBC电池技术的Hi-MO X6双玻耐湿热组件,主要应用于高温高湿环境下的光伏应用场景,是水泥屋顶、光伏车棚、阳光房等分布式屋顶的最佳选择。 据每经记者了解,Hi-MO X6双玻耐湿热组件之所以具备较强的“耐湿热”性能,原因之一在于HPBC在耐湿热方面有着天然优势。 “从电极材料上看,BC特制低铅电极,电极材料无需银铝掺杂,化学反应的概率越小,湿热环境下的衰减越低。隆基在研发HPBC电池时期就注意到光伏组件的湿热问题,所以自身就具备较强的抗湿热能力。”隆基研发人员向记者表示。 同时,该组件还采用双面POE胶膜工艺,抗水汽能力是EVA的七倍。在封装工艺方面采用高阻水密封胶,胶体分子结构间隙小,阻水效果更加明显。 为了确保光伏组件产品及其应用系统在生命周期的可靠性、安全性,光伏组件湿热试验已经是确保光伏技术稳定发展的重要环节。 从DH1000测试结果来看,Hi-MO X6双玻耐湿热组件在85温度和85%的湿度下,组件的衰减只有0.89%,远低于行业IEC(国际电工委员会)5%的行业标准。衰减数据全行业领先,首年衰减只有1%,线%。 并且Hi-MO X6双玻耐湿热组件拥有30年功率质保,30年后依然可以拥有88.85%以上的输出功率质保,功率温度系数优化至-0.28%。 分布式业务部中国区总裁牛燕燕向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以广东地区1MW电站为例,Hi-MO X6双玻耐湿热组件在30年里,能比PERC双玻组件多发电213万度,为用户增收128万的收益;与主流TOPCon双玻组件进行对比,30年能多发103万度电,多增加62万元的收益,可以让业主在投资收益及安全可靠方面“高枕无忧”。 至此,隆基在分布式场景已经形成Hi-MO X6、Hi-MO X6防积灰组件、Hi-MO X6双玻耐湿热组件的系列“家族”产品。 具体来看,Hi-MO X6防积灰组件,一大亮点是防积灰边框的设计,可让光伏组件利用雨水冲刷带走灰尘,带来2.04%的平价发电增益,另外正面无栅线%的光线吸收,适用于彩钢瓦屋顶工商业、斜屋顶、别墅等大多数分布式场景。 Hi-MO X6防积灰组件的Hi-MO X6双玻耐湿热组件,适用于水泥工商业屋顶阳光房、光伏车棚等拥有较好的房屋承载性能,又有双面发电需求和环境条件的分布式场景。 在上海交通大学太阳能研究所所长沈文忠看来,Hi-MO X6双玻耐湿热组件 是一款超高配产品。“采用BC类电池技术,封装材料这么高配,还能实现这样的成本,实际上是基于隆基在电池技术层面的专注。” 据记者了解,隆基早在2021年就关注到在湿热条件下,传统组件的超速衰减会使得用户价值得不到保证,于是开展专项研究及产品研发;2022年创新性研发出HP,为解决湿热问题提供契机;2023年,耐湿热高阻水封装工艺突破,最终这款产品成功量产。 去年9月,隆基官宣BC是光伏行业未来绝对主流路线,并在客户价值及可量产性上进行了技术攻克,隆基BC电池的良品率大概在95%左右,目前已经进入到一个非常稳定的可量产阶段。 创始人李振国此前表示,隆基从来不是刻意地追求特立独行,而在意的是追求的这条道路是不是正确。 从技术方向上来看,BC技术作为一种平台技术,可以与P型、HJT、TOPCon等技术结合形成HPBC、HBC、TBC等多种技术路线,技术成长性更强,也具备较高理论效率及美观度。当下学界和业界的共识是目前行业采用的电池技术,如果要进一步提高效率,最终都会采用BC结构。 而过去BC结构一直受限于工艺复杂、成本高,所以这也成了制约BC电池发展的根本因素。隆基通过结构设计与技术积累,最终攻克了BC电池高难度、高成本等问题。 “BC电池技术未来持续提效的空间远比其他技术路线更大、发电性能更优异;采用BC类电池技术的产品,在美观性上也实现了突破,更容易与应用场景融合。”隆基绿能研发人员向记者表示。 (责任编辑:admin) |